台灣山野開放政策元年帶來的是翻倍的山域事故通報與沉重的消防負擔嗎?
簡介
台灣山野開放政策隨著登山申請管理系統的便捷化,以及新冠肺炎不能出國的原因,帶來了國內旅遊登山的風氣。但這樣的成長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山域事故以及消防單位的負擔,這一篇就用圖表的方式看這幾年山域事故的變化,以及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背景
這一篇的資料來源來自於台灣內政部消防署的統計資料,有興趣的可以透過連結。一看究竟。
什麼是山域?
現在台灣對於"山"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所以內政部消防署的定義是用常識中認知的山域當作統計的範圍
怎麼樣算是事故?
你打了119,110,112通報需要救援的情況就是了,常見的狀況就是受傷,迷路,等等的意外事件
資料分析
我們可以看到在2006年以前發生的案件都維持在5-60件上下,直到2007年迎來了第一次案件數的翻倍增加,之後就維持緩慢成長的趨勢,直到2020迎來了第二次通報案件一倍的成長。
我們將山域事故根據不同的身分類別組成用顏色區分,我們可以觀察到這波的山域事故暴漲,主要來自於有更多的自組隊伍在進行山域活動的時候發生意外而通報的;相較之下,傳統的登山社團通報的案件並沒有顯著的增加。因此消防署分析認為,有越來越多的不熟練的登山團隊在進行活動時發生意外,才導致今年有更多的山域事故,但其實這樣的分析筆者認為太過大膽,因為我們也無從確定到底是發生率變高了,抑或是單純的母數增加導致的發生案件量變多。
從近三年的山域事故主因中我們可以看到,今年這一波的事故增加是來自於迷路這個因素佔了超越一半以上的事故主因。
從事故人口年齡分布來看,我們能看見事故人口分布最主要是在40-69歲的中高齡人口。
討論
缺乏有效的統計
現在的山域事故通報統計,在筆者的搜尋範圍內只有消防署有提供這樣的統計,但是某些資料是已經經過視覺化跟處理的,並沒有保留原始的統計數字,以及紀錄都有待加強(筆者還是要自行閱讀整篇PDF將他轉成表格)。所以筆者優秀的審稿團隊,有一些有興趣的問題,例如:
- 今年這些自組團隊的人口組成是如何呢?
- 這些自組團隊他們都發生哪些事故類型
- 究竟是因為大家都走入山野才導致案件量暴增,還是真的事故發生率提升
- 事故發生的熱點
這些問題我們都沒辦法有統計的數據作呈現並回答。
結論
山野開放政策讓社會大眾認識山林變得更親近容易。現在的資訊主要都是仰賴登山社團群組,或是政府有限的公開資訊以及地圖資訊。希望未來在山野開放的同時這些資訊也能更加透明公開,提供想初探山林的朋友更多資訊。